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朝代的疆域变迁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识读下列古代四个时期的疆域图,回答问题:
(1)依次写出以上疆域图所属的朝代。
(2)与图一相比,图二的疆域有什么重大变化?原因是什么?
(3)由图一、图三信息可知,当时的朝代分别在地方实行什么行政制度?
(4)根据图四,补充完整这一时期我国疆域的“四至”范围。
西跨 ,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 。
(5)古今地名的变化也能反映历史的发展变迁。请填写下表空白处对应的现用名。
出处 | 古名称 | 现用名 | 出处 | 古名称 | 现用名 |
图一 | 河水 | 黄河 | 图三 | 琉球 |
|
江水 | 长江 | 宣政院辖地 |
| ||
图二 | 长安 |
| 图三、图四 | 大都、京师 |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1)秦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了哪些革命性措施?
材料二 中国古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市亩)
朝代 | 产量(市斤) |
两汉 | 140 |
唐 | 154 |
宋 | 185 |
——(摘编自《中国经济通史》)
(2)上表中宋代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时期,商业高度繁荣,纸币出现,请写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
材料三 欧洲著名城市规划家罗斯穆森认为“整个北京城乃至世界的奇观之一,它的(平面布局)匀称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七年级下册
(3)除北京城外,列举我国古代工程领域另外两项“世界的奇观”。
材料四 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坦普尔《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
(4)“改变了世界”的中国发明有哪些?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适当的民族政策能有效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雍正皇帝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不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历代统治者是怎样管辖西藏的?
(3)据材料三,新中国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前提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他在元世祖在位时随同父亲和叔叔沿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侨居中国17年后回到意大利,口授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详细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华,盛赞中国物产丰富,向欧洲展现了一个富饶神奇的东方世界。
——摘自川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3)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的繁华,结合所学举出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4) 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概括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一一民间小调
材料二: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之后,蒋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什么事件?几十万军队奉谁的命令让出沈阳城?此人对日军进攻采取什么政策?
(2)由于实行这一政策,导致了1936年12月12日(材料二)什么事件的发生?事件的组织者分别是谁?发动这一事件目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派谁为全权代表前往参加谈判,解决材料二反映的事件?这一事件在我党积极努力下最后得到怎样的解决?
(4)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抗日。有两位音乐家创作了音乐作品鼓舞抗日,你能说出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和作品吗?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一战后,战胜国英、美、法等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规定:德国在山东所有特权包括所有在青岛至济南铁路之权利一并转让给日本。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一一《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根据材料三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精神感染?
(4)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