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论述。 都江堰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

材料论述。

都江堰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都江堰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汨汨清流。有了都江堰,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都江堰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堰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不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摘自余秋雨《文化苦旅》

请回答:

(1)战国时期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1)李冰. (2)表明观点,能列举史实论证观点且表述条理清晰、完整、准确即可. 示例:①长城和都江堰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我们要保护古代优秀的文明成果,将其传承、光大.②都江堰比长城伟大.都江堰使四川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其社会功用远远超过长城,从古至今一直滋养着中华民族.③长城比都江堰更伟大.长城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保护中华农耕文明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长城的规模更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也泽被后世,对当今旅游业等贡献突出;长城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更高,无疑是中华文明更为重要的象征. ④观点:都江堰是人类历史上伟大水利工程。(或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论述: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都江堰一直还发挥 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了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以说都江堰是人类历史上伟大水利工程。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2)首先依据材料的内容,概括材料中体现的观点。然后围绕着观点阐述理由。①题干中提到了中国古代两个伟大的建筑长城和都江堰,得出观点:长城和都江堰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②依据材料“都江堰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汨汨清流”“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得出观点:都江堰比长城伟大;都江堰使四川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其社会功用远远超过长城,从古至今一直滋养着中华民族;③由材料“都江堰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都江堰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得出观点:长城比都江堰更伟大。长城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保护中华农耕文明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长城的规模更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也泽被后世,对当今旅游业等贡献突出;④由材料“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得出观点:长城和都江堰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我们要保护古代优秀的文明成果,将其传承、光大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汉、魏晋以来我国出现了人口迁徙,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南方经济发生变化。

材料一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了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1)依据材料一,光武帝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了什么措施?由于光武帝采取上述措施使其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景象史称什么?

材料二

(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请写出迁入中原的几个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 (写出其中3个)

(3)上图中的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4)依据材料三,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状况

(5)材料二的内容与材料三中的江南经济状况之间有什么联系

 

查看答案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

【图释改革】

(1)图一中的商鞅在谁支持下开始变法?

(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探究改革】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3)材料一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4)请归纳材料二中包含的改革内容?(两点)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5)结合材料三,请你归纳图二的这场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感知改革】

(6)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与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某同学学了《三国鼎立》这一课后,他在笔记上记着:208年,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这一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影响。它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该同学的笔记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并将答案写到答题卡上。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A. 王羲之    B. 锺繇    C. 张仲景    D. 司马迁

 

查看答案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贾思勰    B.郦道元   

C.祖冲之    D.顾恺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