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80年代,日本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企图通过普及初等教育使国民养成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高等教育和实业(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和科技等各类专业人才,这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制约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根据材料二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概括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针对材料一所反映的现状,光绪帝和晚清政府是如何变革教育、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

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目的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1) 科举制度的实行(或八股取士) (2)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官僚士绅到培养近代化人才。教学内容、;从侧重西方科技知识转向关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 (3)光绪帝创办京师大学堂(或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八股文);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4)通过初等就与侧重效忠国家观念的教育,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通过高等教育和实业教育侧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5 )教育的近代化是国家近代化的基础;振兴国家需借鉴人类优秀文明等。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制约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入,中国古代沿用下来的科举考试制度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为此,清政府效法西方改革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1300年的科举制度。 (2)本题主要考查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概括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从“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很明显告诉我们中国近代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从培养官僚士绅到培养近代化人才;从“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这一段话告诉我们,近代中国教育教学内容是从侧重科技知识转向关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入,中国古代沿用下来的科举考试制度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为此,清政府效法西方改革教育,光绪帝创办京师大学堂(或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八股文);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4)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目的。要依据材料三回答,材料三中“日本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企图通过普及初等教育使国民养成效忠于国家的观念”“初等教育使国民养成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高等教育和实业(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和科技等各类专业人才”告诉我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通过初等教育侧重效忠国家观念的教育,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通过高等教育和实业教育侧重专业人才培养,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5)本题主要考查研究中日两国近代教育之后的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以上两则材料看,中日两国近代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有:教育改革为经济、政治服务,受制于经济、政治;教育的近代化是国家近代化的基础;振兴国家需借鉴人类优秀文明。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象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该运动“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是直接受到哪次侵华战争的影响?被这场运动所“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败于日本”的主要原因。甲午战败与材料一“运动”之间有何关系?

“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甲午败于日本”与“变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材料三体现了谁的思想?他对于欧美物质文明采取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 礼仪风俗的简洁    C. 民间服饰的西洋    D. 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有一首竹枝词写到: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材料中的通讯方式是(    

A.无线电报            B.书信

C.有线电话             D.邮政通信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是

A. 北洋水师学堂    B. 京师大学堂    C. 福州船政学堂    D. 两江师范

 

查看答案

关于资产阶级维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陈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绘制了下列表格,你认为此表格的主题是(  )

A.军事工业兴起

B.政治体制的变革

C.民主思想的传播

D.近代化道路探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