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材料二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材料四隋唐文化成就辉煌,尤其是唐朝文学;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兼容并蓄,吸收了很多不同民族的文化,而且很多都带有佛教文化的色彩。

(1)根据材料一,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指的是哪个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科举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武则天在完善科举制方面有哪些举措?

(3)写出材料三中图1和图2生产工具的名称。

(4)材料四中“尤其是唐朝文学”指的是什么?你知道其中成就突出的代表人物吗?请列举其中两位。

 

(1)隋朝;科举制。 (2)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3)图1:曲辕犁;图2:筒车。 (4)唐诗。 知道,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解析】(1)据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指的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隋文帝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设立了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诞生。 (2)据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在当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武则天采取措施完善科举制,武则天时,设立殿试和武举。 (3)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图1是曲辕犁;图2是筒车.唐朝经济繁盛,农具有了很大的改进。唐朝人民发明了新的犁地工具曲辕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 (4)材料中“尤其是唐朝文学”指的是唐诗,其中成就突出的代表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被后人尊为“诗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他的《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成就对后世影响颇深。唐朝通过多次的对外交流,在周边国家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很多国家像日本等多次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这些人回国后对本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材料三唐朝历史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文化上都值得我们深深回味。……唐朝在“开元盛世”之后,急转而下,走向衰败,其发展轨迹所揭示的兴衰成败的历史规律更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请回答:

(1)尽管李隆基接管的是“一个烂摊子”,但是他努力创造了一个“新纪元”,这个“新纪元”被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成就”分别有哪些?(各举一例即可)

(3)你如何认识和评价“开元盛世”。“其发展轨迹所揭示的兴衰成败的历史规律”对当今社会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无院不满。(隋)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政灭亡。此皆朕所目见。帮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事。

材料二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唐太宗的统治局面被后人称为什么?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一说明他的统治局面与隋朝灭亡有什么关系。

(3)材料二中提到的“新科进士”是通过什么制度选拔出来的?

(4)材料二中提到的制度在历史上有什么积极的影响?综合题

 

查看答案

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这一政策有哪些表现方式?

(2)材料二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留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查看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人们的推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经过唐太宗的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1)为了防止材料一中的“水”“覆舟”,唐太宗是怎么做的?材料二中,唐太宗以人为镜,他最为出色的一面镜子是谁?

(2)材料三反映出唐太宗推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列举出唐太宗时期,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具体史实。(举一例即可)

(3)材料四反映的是唐太宗统治下的什么治世局面?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唐太宗的统治给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什么生产工具?是哪个朝代创制的?

(2)图二中的生产工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对唐代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