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解析题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

材料解析题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阳)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三: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四: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他在元世祖在位时随同父亲和叔叔沿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侨居中国17年后回到意大利,口授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详细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华,盛赞中国物产丰富,向欧洲展现了一个富饶神奇的东方世界。

——摘自川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读图1、读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图3反映了战国的商鞅变法,请问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3)请你举出一个两宋时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的繁华,请举出一个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5)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概括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1)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3)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种植,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任答一个即可);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4)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州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答出一点即可) (5)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减免苛捐杂税,休养生息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重视水利的兴修;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读图1“战国农具”、读2“青铜牛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战国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在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中,推行的重农抑商措施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2)分析材料二的“贞观年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故材料二记载的是唐太宗在位时的情景。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出现了“天下大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原产于北方的作物如小麦、大豆在南方大量栽培;粮食作物特别是水稻的产量大大增加;经济作物如棉花大量栽培等这些都是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因此材料三中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禁止蒙古贵族把农田变为牧场;大力推广棉花种植;治理黄河水患等。 (5)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属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革新;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属于国家政策的改变;禁止蒙古贵族把农田变为牧场;大力推广棉花种植;治理黄河水患属于国家政策的改变和统治者的重视。由此可见,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耕作技术等的提高,国家政策的促进,统治者的重视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我国古代部分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渊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3)下列是王明同学正在制作额“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表格,请不补充表格中的部分论据。并指出王明同学评价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方法。

论点(积极作用)

论据

第一,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巩固国家的统一;

……

秦朝修建①____,隋朝开凿②____,明朝营造北京城等

论点(消极作用)

论据

第一,强化思想文化控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

……

秦朝焚书坑儒,明朝入股取士,清朝③_____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房玄龄曰:“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又孔子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直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唐太宗曰:“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

材料三  (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他在严申法纪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

——摘编自《欧洲时报·周末特刊》(2003年8月23日)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所处时代思想文化空前繁荣,思想领域出现的活跃局面_____;材料中反映的思想不断发展,后世一些统治者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如教材引用唐太宗之言:_____。从西汉昭帝到清康熙帝,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规格不断提高。这表明儒家思想的____得到不断强化。

(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材料二中房玄龄的观点是什么?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②依据材料三,归纳康熙帝的治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我选做:(   )

(3)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儒学经典名句。两千多年来,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今天仍有其价值。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摘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像唐太宗这样有才能的人,从西汉以来,只有这一人罢了,他任用有才能的人,手下的将相没有不是这样的人的,恭谨俭约节省费用,治理天下几乎到了置刑法而不用的地步。自从夏、商、周三个朝代以来,没有见过能够和他相匹敌的,然而传位给儿子再到孙子,就遭受武氏之乱,子孙被杀,局势危急,像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后世人从本原上推究落得这样结局的原因却找不到。以我看来,可惜的是他不明白治世原则啊!

——摘编自苏辙《唐太宗论》(译文)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材料一的观点进行评析。

(2)根据材料二,说明作者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方法。

 

查看答案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盛世情结,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多次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夏,香港推出“汉武盛世: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 大型汉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逾160组珍贵文物。展览以汉帝国崛起为重心,共设有“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汉代社会生活”和“汉代的科技、文化与中西交通”三个主题。

(1)汉武帝时帝国最为强盛。列举汉武帝时期“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的两项措施。

(2)展品之一石天禄神兽像是汉代的祥瑞之物,像老虎又像狮子。狮子生于中亚一带,未见於中原地方。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好奇地问:“为什么汉朝的东西会有西方的文化特征?”假如你是这次展览的解说员,请对此加以解释。

材料二  《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 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4)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古代盛世的顶峰”;另一种观点认为 “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辉”。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至少三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盛世对今天的主要启示。

 

查看答案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发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之梦》

(2)秦汉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材料三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材料四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4)材料四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材料五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5)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6)结束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