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1)结合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确定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并写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2)结合材料二分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的目的是什么?试列举一个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影响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出现的原因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 对外开放扩展到整个东南沿海
D.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79年元旦,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成为新时代形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B. 主张“一国两制”,解决统一问题
C. 领导淮海战役,战略决战
D.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
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材料表明(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土地改革的顺利结束
C.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了重大改变
D.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在( )
A. 新中国成立时
B. 1954年《宪法》的颁布时
C. 三大改造完成时
D.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
读图是了解历史的方式之一,下图是《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下列说法从图表中读不到信息的是( )
A. 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D.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