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描绘了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段历史佳话,以各种形式在汉藏两地广泛传播。

材料二: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当时称台湾为琉球;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材料三: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民族关系的哪一史实?体现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2)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什么?明朝末期,哪国殖民者曾侵占台湾?台湾又是怎样回到祖国怀抱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清朝为加强对新疆、西藏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官职?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1)文成公主入藏;开明的民族政策 (2)设置行政机构;荷兰;郑成功收复台湾 (3)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出其中两点得分)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吐蕃赞普颂赞干布派使臣向唐朝求婚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这一事件就是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的民族政策是开明的,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大都比价和谐,唐太宗也因此被称为“天可汗”。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和澎湖,清朝时设置台湾府管理台湾,因此,两朝管辖台湾的相同措施是设置管理机构;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明末侵占台湾的是荷兰殖民者;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他于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清朝是管理新疆、西藏的机构分别是伊犁将军和驻臧大臣;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作用首先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也可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边疆经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持续了400多年,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 ……7世纪,唐朝的建立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与前两次相比稍有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

材料二:每年的 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中国以“和谐海洋”为愿景,建设“强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强国,中国古代很长时间一段时间都是海洋强国,明朝的船队最远曾抵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至少回答两个方面)

(2)指出材料二中体现明朝“海洋强国”的史实。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从汉唐明朝到清朝时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危害?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依据材料,指出元朝的行省有哪些职能。它的确立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 岳飞抗金    B.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 戚继光抗倭    D. 设置台湾府

 

查看答案

下列对宋朝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 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C.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D.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