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

(3)依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1)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墨子;法家:韩非. (2)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道德规范;孟子主张“仁政”. (3)构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的发展. (4)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如崇尚爱国、仁爱、诚信、正义、孝道、和谐等应继承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等要进行否定.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采取极端的态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等. 【解析】(1)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消除贵贱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据材料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可知,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仁政”。 (3)据材料三“…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知,“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是构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的发展。 (4)据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如崇尚爱国、仁爱、诚信、正义、孝道、和谐等应继承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等要进行否定.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采取极端的态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

材料四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

(2)找出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材料三表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3)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4)由材料三得知,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吴起和商鞅为此都付出了生命。因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对此,你如何看待?并说出理由。

(5)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理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 第10课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在当时实行了什么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材料二表明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该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史记》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表明

A. 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 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 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 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查看答案

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来赞扬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①陈胜

②吴广

③项羽

④刘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在历史学习中,图表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如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有

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

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

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

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