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依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1)窃取: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2)现状:台湾与大陆分离。原因: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3)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障碍较大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只有痛哭可知,台湾与大陆分离;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依据材料信息: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可知,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依据材料信息: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可知,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3)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障碍较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它扭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战局,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上述内容是对某场战役的评述。该战役是(  )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萨拉托加战役

C. 约克镇大捷

D. 中途岛战役

 

查看答案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耕者有其田

B.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C. 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使用权的分离

D.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查看答案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

A. 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 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 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 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查看答案

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补充画出哥伦布的航海路线并写出他首次航行的时间(时间请写在图中你所画的航海路线上方。)

(2)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________(航海家名字),率领船队探寻了无人曾经到过的航路,他们发现了________,并且航行其中,最终横跨,到达了亚洲。随后,横渡________,经由好望角,向北航行,回到了欧洲。上图中的________(请填空字母)航线反映的是这次壮举。这次航行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

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当时每艘欧洲船舶的平均吨位达到600~800吨,还出现了多桅多帆、易操作、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当时指南针从中国传入欧洲,已在海船上普遍使用。

依据材料,归纳概括新航路开辟所具备的客观条件。

(4)材料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立碑,但这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中这种现象的看法。

 

查看答案

“……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在18世纪时期的结局有可能是(  )

①在大西洋中被鲨鱼吃掉 ②在美洲的种植园里终生干活 ③参加反对西班牙的民族解放运动 ④参加反英印度民族大起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