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下列哪一选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A. “兼爱”“非攻”
B. 法治、改革
C. 无为而治
D. “仁”和“礼”
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出现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战国时期
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体现。《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宗法制
我国早期的文字,演变顺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A. 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
B.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C. 甲骨文﹣﹣大篆﹣﹣金文﹣﹣隶书
D. 金文﹣﹣甲骨文﹣﹣小篆﹣﹣大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偃说上日:“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准?“上从其计”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3)“上”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出现了什么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为政以德。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列出三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