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二“及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二“及至始皇……弱天下之民……然陈涉(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拉的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京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如何发展孔子思想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陈胜起义在历史上有何地位?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西汉前期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1)孔子:“仁”。孟子:“仁政”(或:民贵君轻)。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变化:由西汉初年的残破荒凉到文景时期的经济发展,国家富足。 政策:休养生息。 (4)统治者要关注民生(或:要以人为本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仁者,爱人也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的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直接原因是秦末农民起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 陈胜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可知,汉初经济凋敝;依据材料信息: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可知,经济得到发展,由西汉初年的残破荒凉到文景时期的经济发展,国家富足;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4)开放性题目,统治者要关注民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八王之乱”形势图

材料三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他们不但为常武地区增加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北方的小麦南朝时在江南大量种植,一年稻麦两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常武地区经济的发展

——《常州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汉书》所载的江南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西晋末年常武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4)比较材料一、三,概括古代中国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孔子

材料二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桓公得以“九合诸侯”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桓公“九合诸侯”过程中提出的政治口号。

(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用材料中原话指出“商君”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效果。

(3)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材料三评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国家走向富强的重要途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流沙》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西汉)贾谊《治安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据材料概括该历史时期的最主要阶段特征。

(2)材料二赞颂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材料三的主张?该措施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科技与文化。取得这些杰出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A. 国家大一统

B. 人民勤劳智慧

C. 民族大交融

D. 南方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π”是一个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它在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应用广泛。世界上第一次把π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

A. 贾思勰

B. 刘徽

C. 祖冲之

D. 郦道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