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964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

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964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欧共体成立。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93年,欧盟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大规模空袭。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员。

(1)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请指出大事年表中哪一件事件标志着二战后两级格局的最终形成。

(2)联合是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的成立与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什么影响?

(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和大事年表中第一件大事所反映的科技革命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4)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上面大事年表制作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年代尺示意图,并指出它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1)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2)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总体和平,局部动荡。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签定《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因此,标志着二战后两级格局的最终形成的事件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立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成为牵制美国称霸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4)根据材料中的几件大事,可制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年代尺示意图如下: 这些事件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总体和平,局部动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应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1950年初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即尽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政府同时给中国三亿美元贷款。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三2001年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规定,缔约双方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

——缔约双方将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中国对苏联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因素有那些。

 

查看答案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的大部分重大历史事件,但其政治思想和主张却以“多变”“屡变”而著称,让后人认识了一个“善变”的梁启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至草莽有志之士,多主革命之说,其势甚盛,仆前者亦主张斯义,因朝局无可为,不得不倡之与下也

——《梁启超年谱长篇》

材料三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四这绝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梁启超的什么政治思想和主张?这一政治思想和主张在哪一运动中得到实践?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发生了什么转变?由此判断出他可能会同哪位历史人物合作进行新的探索?

(3)材料三中“渐渐要求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事件?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分析导致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多变”“屡变”的主要原因。在各种变化之中梁启超坚持不变得又是什么?

 

查看答案

观察下面两组人物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给上面两组人物图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荷马、阿基米德生活的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发源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来划分,古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分别属于哪种文明?

(3)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河南人杰地灵。请你说出“医圣”张仲景的主要成就。

(4)你认为中原文化对中原经济的崛起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作者在惋惜克莱德自我毁灭的同时,以锐利的锋芒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正如他所说:“这本书整个来讲是对美国社会制度的一个控诉。”这里的“作者”是

A. 德莱赛

B. 罗曼·罗兰

C. 列夫·托尔斯泰

D. 海明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