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电产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524

20370

10230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据材料三,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指标大幅提升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1)探索: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或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等)。关系: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对“一五”计划的完成起了推动作用。(意思对即可) (2)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答出2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亦可) 【解析】(1)依据材料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对“一五”计划的完成起了推动作用。 (2)依据材料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史实见之于史料。下面甲乙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甲乙两则史料分別描述这—史实的什么方面(或哪一要素)?

甲: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第十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 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请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附件十五)……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乙:到了这个时候,“它(中 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2)史实提炼为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洋务运动”:“清朝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

请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定义“戊戍变法”。

(3)史实形成于节点。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

请用图示方法表示上述三副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史实的因果关系。(要求:不得用如“图一”“图二”的方式代替历史史实)

(4)综上所述,概述对历史(史实)学习提供了哪些启示(或提供了哪些途径或方法)?

 

查看答案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相关的宗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该宗教传入中国后,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化发展。请举出两个与该宗教有关的生活用语。

(2)从图二、图三中任选一幅图,概括说明其特点。三个建筑除了是宗教活动场所外,今天还发挥着哪些相同的功能?

(3)以上三幅建筑图片都与宗教有关,有人说:宗教就是一种迷信。请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查看答案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因为在这里有文学家、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社会变动的深刻思考。下列作品中反映文学家、艺术家对20世纪30年代社会问题思考的是(     )

A. 《战争与和平》    B. 《格尔尼卡》

C. 《向日葵》    D. 《英雄交响曲》

 

查看答案

有关下列时间之间的关系,用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   ②政治多极化趋势   ③经济全球趋势   ④“一超多强”

A.     B.

C.     D.

 

查看答案

“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他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加长,业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根据乔治泰勒的这一“裙边理论”,美国最有可能流行长裙的时期是(   )

A. 二十世纪初    B.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D.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