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 )
A.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B. 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C.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D. 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咸阳坑儒和赵高以“谋反”罪审讯李斯时,都有御史大夫参加。这是因为秦朝的御史大夫( )
A. 掌管军队 B. 监察百官 C. 是百官之首 D. 分管行政
“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 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B. 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C. 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D. 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的吗? (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 以“德”教化人
B. 有教无类
C. 因材施教
D. 当仁不让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