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传中华原始医药...

201510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传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是

A. 炎帝    B. 黄帝    C.     D.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所以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北京人”应在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4月20日08时,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此后不到半小时,消息即通过互联网传遍全球。当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飞机赶赴地震震中灾区,现场指导救灾工作。

材料二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表

材料三1945年8月6日,三架美军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从1万米的高空用降落伞把“小男孩”投了下去。短短50秒后,原子弹在离地面666米的空中发生爆炸,随即发出令人目眩的强烈闪光和震耳欲聋的巨响。当日死亡7万人,5万多人失踪和受伤;市区76000幢建筑被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的“消息即通过互联网传遍全球”体现了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请写出这次革命中的两个标志性领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试举一例说明这次科技革命对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4)结合以上几则材料,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市城区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材料三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材料四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哪幅图片能反映出“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 (不写名称,只写“图 ?”) (1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的因素有哪些? (2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分)

(4) 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持何种态度? (1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我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罗斯福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对罗斯福新政: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而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三个阶层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你认同哪一阶层的评价?据材料和所学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四: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4)结合材料回答,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科,回答问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6月的一天,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他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这件事被列宁知道后,他热情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列宁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刚刚制定出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要求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的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

——《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

(1)依据材料指出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背景,说明该政策“新”在何处。

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行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大林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特点?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材料三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3)依据材料分析罗曼·罗兰评价的是什么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体制包含哪些“消极的东西。

(4)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列宁到斯大林,一直在调整苏联(俄)的建设政策,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