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62千米,这是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历史转折。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28年”的起止时间。

(2)在建国之初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哪部文献?材料二是1954年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的内容?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1)1921年﹣﹣1949年。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或简称《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刘少奇冤案;民主和法制受到了严重破坏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的重要保证。(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了28年,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刘少奇冤案;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民主和法制受到了严重破坏; (4)开放性题目,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进行经济建设的探索,逐步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说历史:

(1)请你根据图一判断“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设的重点是什么?请列举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两例。

(2)图二中的农民积极报名参加什么生产组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4)材料三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哪些失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0年12月21~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系统总结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了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1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的推行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一中的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该运动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4)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这三次巨变是指(   )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抗日战争  ④新中国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⑤改革开放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

A. 伟大的历史转折    B. 挑战两极格局

C. 艰难的探索历程    D. 走向世界舞台

 

查看答案

据统计在过去的l 3个月内全国共有18名省部级官员“落马”,近2万名公职人员被处理。体现了中央反腐力度之强,决心之大。而50多年前在河南兰考县却出现了一位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好干部。他是(  )

A. 王崇伦    B. 罗盛教    C. 孔繁森    D. 焦裕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