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让后人发出这一感慨的工程是( ) A. B. C...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让后人发出这一感慨的工程是(  )

A.     B.

C.     D.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由此判断这是隋朝皇帝主持开凿的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凿的代表工程,是605年隋炀帝开始开凿的大运河,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是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选项B秦朝的长城;选项D隋朝李春的赵州桥,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

B. 国力强盛,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 开凿了大运河

D. 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到1949年,一共三十年时间。

(l)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叫什么?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会议不断的促进自己的成长。请问其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意义的是哪次会议?

(4)请问,在解放战争期间,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

    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

①“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后果是什么?

②东北人民一直到了“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的?

(2)据材料二回答:

①这首歌的原名是什么?

②它的词作者是谁?

(3)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学校欲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抗日歌曲。你可以推荐哪2首歌曲入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三2016年10月30日,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31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回答:

(l)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他领导革命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鲁迅一生创作了很多经典著作。其中,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经典之作的是

A. 《阿Q正传》    B. 《狂人日记》    C. 《骆驼祥子》    D. 《愚公移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