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探究一:捍卫主权

(1)明清时期,我国的边疆相继遭到外国的侵略,广大爱国官兵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其中著名的有哪几次?

探究二:民族团结

(2)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政策?

探究三:团结感悟

(3)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1)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 (2)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3)向民族英雄学习,学习他们敢于抗争的精神。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戚继光组建了一支抗倭队伍,号称戚家军。扫平了东南沿海的倭患。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17纪40年代,沙俄强占了我国东北地区的雅克萨和尼布楚地区。1685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因此,明清时期,我国的边疆相继遭到外国的侵略,广大爱国官兵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任选二例即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38年之久。1662年,郑成功在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率军打败了殖民者,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因此,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台湾采取的政策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使我们深刻感受到,要向民族英雄学习,学习他们敢于抗争的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图一戚继光图二荷兰军队投降图图三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江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探究: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朝皇帝组织什么反击战打败沙俄?并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什么条约解决了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应用: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两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查看答案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探究下列问题:

(1)“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说明。

(2)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皿,皆化而同之。”这段话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过哪些措施?(请举两例)

(4)近年来,“藏独”和“疆独”分子在昆明等地蓄意制造暴恐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破坏,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在明清时期,面对入侵,上至皇帝、下至将领都以其高度的爱国热情,抒写了民族不朽的篇章,创造了千古的英雄业绩。

(1)请举出三例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具体史实

(2)在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中,你最敬佩哪一位?并说出你的理由。

(3)在这些中华民族不屈的反抗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通过学习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你有何感想?

 

查看答案

每个历史名人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自己的一生,以下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李冰——都江堰    B. 李时珍——《本草纲目》

C. 唐太宗——贞观之治    D. 郑和——收复台湾

 

查看答案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代英雄。”诗中的“一代英雄”是指(   

A. 郑成功    B. 施琅    C. 康熙帝    D. 林则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