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论述.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皇帝还利用国家的统一和力量....

材料论述.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皇帝还利用国家的统一和力量......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长城西起内蒙古,东至大海,延袤1400英里。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

(1)材料中的“皇帝”指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秦始皇。 (2)观点:秦朝修筑长城有利有弊。 论述①秦长城连接了原有的燕、赵、秦国的长城,有效地阻挡了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护了长城以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②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了民怨四起,激化了秦朝的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解析】(1)根据材料“……有100万人为修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军事上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修筑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因此材料中的“皇帝”指秦始皇。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事件,即,秦朝修筑长城有利有弊。对此观点的论述如下:①秦长城连接了原有的燕、赵、秦国的长城,有效地阻挡了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护了长城以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②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了民怨四起,激化了秦朝的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最早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1)黄河和长江流域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中的地图,指出最早栽培它们的原始人类。

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2)材料二指哪一水利工程?它的开凿归功于哪一历史人物?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图片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它们出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

图一图二

材料三: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四: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1)材料一中的“秦皇汉武”分别指谁?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的“三公”各指谁?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4)材料四中汉皇帝采取的哪一项措施?

 

查看答案

辨析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君王。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纳主父偃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与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A. 《兰亭集序》

B. 《女史箴图》

C. 龙门石窟

D. 水碓磨

 

查看答案

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