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烧荒和耕种水稻)。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烧荒和耕种水稻)。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采集)为业。……饮食还给(食物供给有保障),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汉书》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几个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西汉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请你算一算从西汉建立到东晋建立相距多长时间?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江南经济发展状况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①519年 (2)江南得以迅速发展。(或者答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其它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3)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劳动力、技术和工具②南方相对安定,战乱少。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任意答出3点。其它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汉建立与东晋建立的具体时间,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定都长安,公元317年,镇守建康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据此可知两者相距202+317=519年。 (2)依据由材料信息:“《汉书》”“《宋书》”等信息可知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得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且迅速发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劳动力、技术和工具;南方相对安定,战乱少;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其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材料二:秦朝君臣之间围绕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问题,发生过激烈争论……秦始皇认为李斯的话有道理,决定实行郡县制。

(1)根据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上有什么创新之处?这种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作用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郡县制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作用? 

(3)上述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再现史前人类活动。

(1)寻找证物

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填写图号)

(2)进行解释

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骨耜”可以见证。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

(3)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

          

(1)图一相关的人物对中华民族作出哪些贡献?

(2)图二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迹流传后世?大约生活在什么时代?后人尊称他和炎帝什么?

 

查看答案

歌谣“骨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局不移。”反映了哪个原始部落居民的情况。(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查看答案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B. 秦末和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

D. 秦初和汉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