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五碗饭,你现在却连两碗都吃...

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一顿能吃五碗饭,你现在却连两碗都吃不了。”小明辩解道:“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您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的!”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 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 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 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越来越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人们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 人们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 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 衣着丰富多彩    B. 食物匮乏单调

C. 自驾出游流行    D. 上网淘宝购物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6月3日,北平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于何时?从1914年到1919年,其人数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其主要影响。

(3)五四运动爆发在何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6月3日”前后,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这是普遍的规律。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根据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绘制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历史史实的填写。

(2)请帮该同学分别补充A、B、C、D四个历史史实的主张(口号)或指导思想。

(3)从向西方学习的角度看,陈独秀的思想与康有为、孙中山的思想相比有何进步性?他们领导的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通过近代仁人志士探索近代化的历程,概括出他们探索近代化历程的特点。

 

查看答案

材料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两面旗帜,其中谁创办了《新青年》杂志?谁发表《文学改良诌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