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每次航海的船只

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

最少3艘,最多17艘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万—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得照抄材料)

(2)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二,指出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

 

(1)时间长(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2)郑和的远航,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3)郑和下西洋是友好和平往来;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侵略。 【解析】(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航行早了近90年,航海次数多达7次,而且每次航海的船只也非常多,航行人数亦有2万人之多,而哥伦布的船队才百至千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和船队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及非洲各国的友好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同时也加强了明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影响,以及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郑和下西洋是明朝与当时世界各国和平友好的交往;而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倭寇对我国的侵略。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开始有组织地骚扰中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的危害日益严重,于是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倭,抵御外来侵略。 (1)解答本题需要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根据表格中时间、次数、船只,人数的对比即可归纳出答案;依据所学知识即可答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本质区别比较明显,一个是和平交流,一个是反抗外来侵略,要注意正确组织答案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处,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 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 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 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查看答案

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A.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 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 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 大西洋沿岸

 

查看答案

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中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A. 宋太祖

B. 元世祖

C. 明太祖

D. 明成祖

 

查看答案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 炫耀明朝国力

B. 开拓殖民地

C.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D. 发展对外贸易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下列表格

(2)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3)请你谈谈新中国建立以及得以巩固的感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