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材料二是哪位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4)根据材料四,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了哪一官职?

材料五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5)根据材料五,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集权设置了哪一机构?请写出当时在位的皇帝。

 

(1)秦朝;郡县制. (2)汉武帝. (3)行省制度. (4)丞相. (5)军机处. 雍正帝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皇帝,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郡县制。 (2)根据材料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汉武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实行了行省制度。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了丞相的官职。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集权,雍正在位时,设置了军机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

材料二

时间

地域

比例

北方

南方

742年

3042万人

2036万人

3:2

1080年

956万人

2368万人

2:5

 

(2)材料二呈现的内容分别说明了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请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查看答案

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为政》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属于那个学派?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他的至理名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2)图二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结合材料二,指出他治理国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他在教育上有什么突出贡献?

材料三 韩非目睹了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后来,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得到秦王赢政的赏识并受到重用。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韩非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他受到秦王嬴政赏识和重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4)材料四中的“臣”是谁?他给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从此以后居于主导地位是什么学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请任写两项)

(2)此改革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3)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材料中“卫鞅”的思想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这次变法中的哪一项内容有利于秦国军事实力的增强?

(4)根据所学知识总结,上述材料所说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 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

C. 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D. 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 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 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