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次,他见到新科进士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得意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次,他见到新科进士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1)你知道材料一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句话的意思吗?

(2)材料二中的“长策”指什么?

(3)你能说一说材料二中的“长策”是怎样完善吗?

(4)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受益最大的是谁?

 

(1)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 (2)科举制 (3)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 武则天开创殿试增设武举 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科目 (4)唐太宗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思是天下英雄,通过科举制度都被我收罗笼络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重视发展科举制,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入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不少人从少年到考到老年,仍为中进士。赵嘏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因此,“长策”指科举制。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主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武则天开创殿试增设武举; 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科目。 (4)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制度获得受益最大的是皇帝——唐太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他是唐朝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皇帝,他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他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材料三: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

(1)材料中描述的皇帝分别是谁?他们的统治分别称为什么?

(2)材料一皇帝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一皇帝特别重用贤才和善于纳谏,请举出当时的三位名臣。

(4)材料二皇帝大力提倡科举,请举出她完善科举的两项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此在治国时,他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3)材料表明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中描述的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五: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还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5)唐朝对外开放,在长安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里,当时可以见到哪些外国友人?请写出与之相应的友好交往事例

(6)唐朝的繁荣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新唐书•方镇表序》记载“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病是(  )

A. 藩镇割据    B. 重武轻文    C. 宰相专权    D. 劳役繁重

 

查看答案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查看答案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十国范围的是(  )

A. 前蜀  南唐    B. 东魏  西魏    C. 南平  北汉    D. 楚    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