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①科举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有哪些特点?(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不少于两点)

材料二: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③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是怎样完善了科举制度的?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④材料三中,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功绩。请从经济方面举一例说明诗人的观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⑤材料四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答出两点即可)

 

①隋朝,隋炀帝设进士科. ②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作用: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少于两点) ③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开通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⑤唐玄宗;任用贤臣;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等. 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解析】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正式诞生。 ②根据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和“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的信息可知,科举制度的特点是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科举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二“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的信息可知,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完善了科举制度。 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信息可知,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功绩。经济方面隋炀帝开通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⑤根据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贤臣;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得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局面,史称"开元之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的对外交流中佛教僧侣的活动引人注目,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请问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学习了外国文化回到大唐

B. 都发生在唐太宗时期

C. 都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往

D. 都有利于日本学习中国文化

 

查看答案

某同学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曲辕犁的发明”“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弈棋等活动”“诗仙李白”“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查看答案

吴道子被称为中国“画圣”。他的代表作《天王送子图》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的场景。该画以什么宗教故事为题材?(  )

A. 基督教    B. 佛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查看答案

《新唐书•方镇表序》记载“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病是(  )

A. 藩镇割据    B. 重武轻文    C. 宰相专权    D. 劳役繁重

 

查看答案

唐朝衰亡与东汉衰亡的相似之处有

①统治者贪图享乐

②任用奸臣

③发生了人民起义

④外戚宦官专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