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入困境。”其中“前所未有的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6年斯大林模式形成,因此材料中“前所未有的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斯大林模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历史中,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成立

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编自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材料一中苏俄人民为什么很“气愤”?面对材料一中“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图5中A、B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导致这两个时段失业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写重大事件名称)。

(3)两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什么共同的调整方式(手段)?这给了你怎样的历史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平衡的跷跷板”

材料二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德国品牌的汽车……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

材料三苏联解体后的部分世界重要力量

 

西欧

主张在世界新秩序中和美国平起平坐,为此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日本

成为经济大国后,力图成为政治大国,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俄罗斯

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反对美国单独称霸。

中国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不平衡的跷跷板”形象地体现了当今世界怎样的政治格局及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995年,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中国应该怎样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4)据材料三,请写出两个牵制美国“单独称霸”的重要力量。为加快“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993年西欧成立了什么组织?

(5)结合上诉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世界一体化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30年代)仅仅一个世纪之后,欧洲的航海家们已经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并绘制成图。在最早的几次航行中,探险家……首先开辟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相互隔绝的局面。

——《人类文明史图鉴:发现新大陆(公元1400年——1500年)》

材料二

材料三苹果的iPhone手机在美国设计,在日本制造关键零部件,有韩国制造最核心的芯片和显示屏,由台湾厂商供应另外一些零部件,最后在深圳的富士康工厂里组装,然后空运到美国,再被销售到世界各地。

材料四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代工公司的污染问题

 

曝光企业

代工产品

曝光内容

武汉某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

排放重金属污水,污染南太子湖

苏州某科技公司

触摸屏

排放刺激性气体,影响居民生活

 

 

——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苹果的另一面》编制

(1)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依据材料指出它对世界的影响。

(2)观察材料二中的三幅图,分别找出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要求写出图序和名称)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综合四则材料,指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查看答案

世界名画《格尔尼卡》是1937年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的,它是20世纪绘画艺术中的珍品。其作者是

A. 毕加索    B. 德莱塞    C. 罗曼·罗兰    D. 贝克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