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其中1980—199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农业合作化 B. 进行集体劳动
C. 实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没有发生自然灾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说明了凤阳发展的什么趋势?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所描述的现象?
(3)历史上凤阳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A.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提出了社会主义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建立经“特区
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很多观点都有创新性,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下列有关邓小平观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②提出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 ③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④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④② D. ②④①③
某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分田包产到户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航程,揭开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新篇章。要参观这一纪念馆应该去( )
A. 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B.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C.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D. 广东省深圳市
1979年,我国农村地区有这样一副春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春联说明(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B. 农民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C. 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非常喜悦 D. 乡镇企业使广大农民的收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