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题 材料一: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

材料题

材料一: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当时皇帝也想南逃,但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前线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打退辽军……双方订立协议,规定宋每年送给辽银30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西夏虽屡胜但均系惨胜,掠夺所获也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双方决定议和,并达成协议。

(1)材料一中的“宋朝皇帝”是谁?他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到哪里督战?

(2)材料一中的“协议”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这一协议的签订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二中西夏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西夏为什么在战争屡屡获胜的情况下与北宋议和。

(4)材料二中“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协议”与材料一中的“协议”在内容上有何共同点?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两个协议?

 

(1)宋真宗。澶州。 (2)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元昊。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4)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北宋都要给对方岁币。 (5)两个协议对宋朝来说都是屈辱的,都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但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根据材料内容“双方订立协议,规定宋每年送给辽银30万两、绢20万匹”可知,这是北宋与辽之间订立的澶渊之盟的内容;澶渊之盟后,宋辽的对峙局面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宋辽边疆的安定,双方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夏的建立者是元昊;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所以西夏在战争屡屡获胜的情况下与北宋议和。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与西夏订立的协议的内容有: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与西夏订立的协议和澶渊之盟的内容中都有北宋给对方岁币的内容。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宋与西夏订立的协议和澶渊之盟这两个协议对宋朝来说都是屈辱的,都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但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

——(宋)庄绰《鸡肋编》

材料二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协定(澶渊之盟)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要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

(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对澶渊之盟的评价。

 

查看答案

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  )

A. 陈桥兵变    B. 澶渊之盟

C. 开元盛世    D. 安史之乱

 

查看答案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

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

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 澶渊之盟    B. 宋夏议和    C. 靖康之变    D. 宋金议和

 

查看答案

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

A. 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 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查看答案

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    

A. 寇准    B. 宗泽    C. 岳飞    D. 于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