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 )
A. 玄奘西游 B. 鉴真东渡 C. 郑和下西洋 D. 张骞出使西域
唐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李白诗句“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反映了唐朝
A. 科举制度完善
B. 汉藏关系融洽
C. 中外交流活跃
D. 国家由盛转衰
对宋朝和约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一签订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3)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
(4)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根据材料内容,请写出当时所并立的政权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比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
——(元)许衡:《鲁斋遗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的什么政权?
(2)材料二说明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3)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在哪些方面仿效“汉法”?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
A. 战争频繁 B. 双方和平共处 C. 时战时和 D. 互不来往,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