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证明,制度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制度创新与科技发展促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证明,制度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制度创新与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

(1)为应对材料一中的局面罗斯福实行了什么政策?请写出罗斯福政策的作用。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新经济政策”和“僵化的苏联模式”的突出特点各是什么?

(3)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  在过去的20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先后发明了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生物工程、电脑、原子弹等。每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请你将上述材料中所列的科技成就按类别填入下面相应横线中。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5)前两次科技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两个崭新的时代。请按顺序写出这两个时代的名称。

(6)201l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l1月3日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你知道这一技术运用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7)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1)措施:实行新政。作用:促进了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了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斯大林模式: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3)邓小平为首的中国人民探索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火车、轮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第三次科技革命:生物工程、电脑、原子弹。(说明:答错一项或漏答一项均不得分)(5)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电气时代。(6)第三次科技革命。(7)计算机网络技术。 【解析】(1)依据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可知是罗斯福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的描述。结合课本所学,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实行新政。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是具有重要意义。 (2)依据课本所学,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材料二中“僵化的苏联模式”,结合课本可知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农业方面实行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故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 (3)依据课本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来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4)依据课本所学,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英国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就有: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1825年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1807年富尔顿发明的轮船;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就有: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发明的陆上交通工具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还有电报、电话;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就有:生物工程、电脑、原子弹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5)依据课本所学,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机器获得了持续而稳定的动力。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因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6)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结合课本所学,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故题干中的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7)依据第6问,已知“这次科技革命”指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结合课本所学,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名称是什么?

(2)为确立这一“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3)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签署的哪两个条约对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国际会议确立的?

(5)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哪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6)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种突出变化在世界经济方面、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关系结构)方面突出地表现为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是什么?

 

查看答案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 人口数量

B. 经济实力

C. 资源优势

D. 军事实力

 

查看答案

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华约建立    B. 东欧剧变    C. 苏联解体    D. 美苏争霸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该体系形成有关的国际会议包括(  )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开罗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被称为世界电影“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是(    )

A. 好莱坞    B. 戛纳    C. 上海    D. 柏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