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的收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史料按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大昭寺属于 ( )
A. 文献史料 B. 口述史料 C. 实物史料 D. 神话传说
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实行过和亲政策,汉唐两朝还留下了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的佳话。二者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 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 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 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 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641年,文成公主由唐大臣护送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当时的唐朝皇帝是 ( )
A. 唐高祖 B. 唐高宗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题文)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A. 唐朝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
C. 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D. 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 )
A. 对外交往 B. 民族关系 C. 任用贤才 D. 虚心纳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懒皇帝,他在位48年,竟有40年不上朝,不理政事;明熹宗(1620—1627年在位)喜欢木工,即位之后不理朝政,任由魏忠贤等宦官擅权,朝政日益腐败。
材料二:明代后期,皇室贵族疯狂侵占土地,万历皇帝一次就赐给自己的儿子福王土地2万顷,导致土地高度集中,“若夫贫民,已无立锥之地”。
材料三: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共在位17年,有13年出现大范围的严重灾害,包括旱灾、蝗灾、水灾、雹灾……史书记载“海啸,坏民居数万间,溺数万人”“千里雨雹”“畿南、山东、河南、山西、浙江旱”“百姓食土”等。
材料四: 起义军发布《剿兵安民檄》称“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科第,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
——(引 自清·彭孙贻的《平寇志》)
材料五 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明,1621年进占辽沈地区。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到1643年几乎全部占据了关外地区。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体现了明朝灭亡的什么原因?
(2)有人说明朝灭亡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内忧也有外患,结合材料四和五,说说明朝最主要的“内忧”与“外患”分别是什么。
(3)李自成率领的起义队伍提出“均田”的口号,受到当时百姓的欢迎,请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说明其中的原因。
(4)清军进入“关内”与哪次大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