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探究题: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

探究题: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也参与进来。

【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

(1)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两例。

【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

(2)请举出宋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

(3)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相对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

【深入探究】

(4)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

 

(1)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建立会盟碑。其他符合题意的亦可 (2)战:澶州之战(或西夏进攻北宋);和:澶渊之盟(或宋夏和议)。 其他符合题意的亦可 (3)可以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4)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虽然民族间有过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友好是民族交往的主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肃宗时,唐蕃会盟,并建立会盟碑。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等。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与少数民族的“战”有:辽与北宋的澶州之战;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宋朝与少数民族的“和”有:澶渊之盟;宋夏议和。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和平关系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虽然民族间有过冲突和战争,但和平友好是民族交往的主流;维护民族团结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繁盛一时的隋朝”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经济繁荣为何又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2)隋朝大运河开通目的是什么?

(3)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你对他的评价有何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娟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i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一

(1)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什么统治局面?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

 

查看答案

(1)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魏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灭南方的梁统一全国。

错误:           改正:          

(2)唐代白居易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

错误:           改正:          

(3)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错误:           改正:          

(4)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世民。

错误:           改正:          

 

查看答案

(1)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有东渡日本的僧人           和西行天竺的          

(2)960年,后周大将           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定在上京临潢府。

(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           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退辽军。

 

查看答案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A. 渴望夺回幽蓟地区    B. 崇武抑文

C. 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 重文轻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