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德四年五月,唐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德四年五月,唐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材料二:贞现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洛阳官”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言”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材料三: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文治武功,千古罕有。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世民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是什么?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理由何在?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李世民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世民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4)材料三对李世民的评价是否全面?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1)实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措施:A.用人;纳谏;B.轻徭薄赋;C.科举制;D.注重民族团结等。 (3)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奢侈浪费。 (4)不全面。李世民前期统治贤明,推行德政,但未能贯彻始终。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逞侈心,穷人欲”是说隋炀帝奢侈过度,只顾虑到自己享乐,却不顾虑百姓疾苦。主要说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的残暴统治。第二、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正是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政治上,善用人才,虚心纳谏;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法;完善科举制;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发展生产;民族问题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注重民族团结等。 (3)根据材料 “修筑了翠微宫、重修了玉华宫、营造东都“洛阳官””等信息可知,此时的李世民也像隋炀帝一样在大兴土木、奢侈浪费、劳民伤财。 (4)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前期能励精图治,推行德政。但根据材料二可知,后来的唐太宗没能贯彻始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与“贞观遗风”联系紧密的一位统治者是(    )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宋太祖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一位传奇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他回国后,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这位传奇僧人是(  )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班超

 

查看答案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的中央官制是(  )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九品中正制

 

查看答案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这状况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 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

B. 隋炀帝营建动都洛阳

C. 隋帝修凿大运河

D. 隋朝屡次发动对外战争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文成公主入藏比较,共同点是

A. 加强了民族团结与友好交流    B. 促进了藏族的发展

C. 维护了国家统一    D. 都进行了汉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