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制度?

探究二经济篇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经济发展。

探究三文化篇,如图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朝或元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行省制度;宣政院。 (2)科举制。 (3)曲辕犁或筒车。 (4)宋词或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或火药的广泛运用) (5)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元朝对地方的管辖。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建制开始于元朝。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2)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员,而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本题考查唐朝时农业的技术创新。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唐朝时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减轻了人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4)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文学与科技成就。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材料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出自北宋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材料中《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5)本题考查如何培养创新能力。作为青少年,首先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探究以下的问题。

(一)幸福的生活:

(1)图一中的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时期?宋代相当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这反映了宋代什么样的国策?

(2)图二描述的是江南农民种植水稻的场面。当时种植的优良水稻是什么品种?

(3)图三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达官贵人出行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

(二)多彩的风貌:

(4)图四和图五分别反映的是宋代什么节日的习俗?

(5)你知道蹴鞠是现代哪一运动的鼻祖吗?

(三)文明的思考:

(6)结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宋朝社会生活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德四年五月,唐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材料二:贞现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洛阳官”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言”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材料三: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文治武功,千古罕有。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世民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是什么?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理由何在?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李世民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世民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4)材料三对李世民的评价是否全面?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与“贞观遗风”联系紧密的一位统治者是(    )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宋太祖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一位传奇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他回国后,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这位传奇僧人是(  )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班超

 

查看答案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的中央官制是(  )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九品中正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