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选官制度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通过历朝历代的选官制度变化,为古代王朝选拔...

选官制度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通过历朝历代的选官制度变化,为古代王朝选拔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整个社会洋溢着浓重的读书风气。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唐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谈谈它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长策”指科举制度。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3)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特征,当时由士家大族掌握统治权,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又设进士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可知,唐朝的志士通过科举考试,为博得一个功名前程不惜耗费一生的心血精力。故“长策”指科举制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3)依据材料三中信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使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_______

B.余杭指今________。

(3)想一想:假如你是隋朝时期的商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

(4)此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么看?

 

查看答案

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1)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至少举出两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

(2)下图是唐朝的一位高僧,他为传播大唐文化曾六次东渡日本,他是谁?你从他的身上能学到那些精神?

 

查看答案

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

(1)“玉垒森森拥山月, 岷江滚滚入苍溟”所歌咏的是战国时期惠及后世两千多年的著名水利工程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此河”指的是           

(3)“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是指“世界五大宫殿之首”的           

 

查看答案

依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被唐太宗比喻成 “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_____________

(2诗圣是_________

(3)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伟大诗人________________

(4)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③鉴真和尚东渡日本④清朝设驻藏大臣,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