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下侧“疆域四至”示意图的朝代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意见( )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 ②推动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 铁农具 D. 曲辕犁
美国在过去的岁月中曾遭遇过多次危机,美国通过立法和国家制度的创新来化解危机。阅读下文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的法律文献》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文中必须包含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三个文献名称、内容(各写一点即可)及其各自的作用,写出上述美国历史带给你的启示。史实准确,语言流畅,字数200字左右。
2016年3月,习近平访问捷克。历史上,中国和捷克有过许多的共同之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共同的遭遇】
材料一:在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但遭到英、法、美等列强拒绝,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被转给了日本。
材料二:会议期间,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被排除在会议之外,直到会议结束,他们才被带到会议厅签字。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被割让给了德国。
(1)材料一反映了哪次国际会议的场景?“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被转给了日本”是根据哪一条约的规定?会议的决定引发了中国的哪一运动?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国际会议?会议的决定体现了当时西方大国推行哪一政策?面对两国的共同遭遇,你有何感受?
【共同的选择】
材料三:1968年1月,捷克国内进行了一场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运动,被称为“布拉格之春”。1982年,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这些言论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会议上?
材料四:捷克共和国于2004年加入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组织。
(4)请分别写出这两个组织的名字。
【共同的追求】
材料五:1949年,捷克是最早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2015年9月3日,捷克总统作为唯一的欧洲国家元首出席中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5)请再写出一个新中国成立之初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名字。根据材料判断,二战期间,中国和捷克都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6)从中国和捷克关系的发展历史中,你有何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