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A. 1950年5月 B. 1949年12月 C. 195...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A. 1950年5月

B. 1949年12月

C. 1952年3月

D. 1951年5月

 

D 【解析】根据题干“西藏和平解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D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时,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 《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 《双十协定》

C. 《共同纲领》

D.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查看答案

1949101日,是一个光辉而伟大的日子,下列节日与此有关的是(  )

A. 青年节    B. 建军节

C. 国庆节    D. 建党节

 

查看答案

欧洲文明历史悠久,曾辉煌一时,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发展跌宕起伏,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正如欧洲在19世纪最后20年中迅速获得其大部分殖民地那样,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短的时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四  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就显著。1957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成长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进而发展成欧洲联盟……自愿采用一种共同货币……提出继续发展共同的外交与防务政策……即使如现在这个样子,也已经成为经济与政治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欧洲已经为之大变。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以后,欧洲大陆已经到达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与图1相比,图2闪耀着哪种思想的光辉?与图3相比,图4白色区域的变化主要和哪一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各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分别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的“共同货币”指的是哪一种货币?根据材料四说明“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从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陆续攻灭了当时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上“乾元”的意思,定国号为元。……8年后灭南宋统一全国。……设置澎湖巡检司

——《中国通史》

材料二  终永乐一朝,朱棣五次北征,三次打败蒙古军队。……永乐死难,设哈密卫,加强对西部边陲的统治。……永乐五年,修筑驿路,设置驿站,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永乐十三年,增设贵州省,进一步加强在西南地区的统治。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1616年后金汗国建立。经1621年的“辽沈之战”、次年的“广宁之战”,已领有辽河以西的东北地区,进逼山海关,拥有了“逐鹿中原”的根据地,……1644年,清入主中原。此后历经百余年的努力,最终统一中国。

——《中国古代农耕与游牧社会交往的历史脉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易经》是哪一学派的经典?元“统一全国”有何历史意义?

(2)“朱棣”是哪一朝代的皇帝?据材料二,归纳其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

(3)材料三中“后金汗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1644年“入主中原”的清朝皇帝是谁?

(4)综合上述材料,概况元明清三朝的共同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某校九年级的同学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回望历史上的“三大盛世”。

【图片看历史】甲同学展示了两组图片:

第一组

第二组

(1)请观察这两组图片说出盛世的两个共同特征。

【古人述历史】乙同学查阅史书,找到了三段材料: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史记·孝文帝本纪》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贞观政要·政体》

“为治之道,在于休养生民,而民之所以休养,在于去其累民者。使其心宽自得,以各谋其生,各安其业。”              

——《清实录·乾隆实录卷十》

(2)根据材料归纳出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以上观点与诸子百家中的那一学派思想最为接近?

【今人评历史】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而且盛世的倾颓,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定局。丙同学从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两个观点:

绝对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掌握在汉文帝、景帝、武帝或唐太宗、武后、玄宗或清康熙、雍正、乾隆手中,因为他们优异的个人特质,可以成就盛世,但如果碰上庸碌无为的皇帝,就会连守成都做不到,至于碰上个昏庸无道的暴君,那就只会搞得天下大乱了。

                                          ——陈勤《回望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历史上的统治集团在进入盛世后,大多趋向“持盈保泰”、“护守成宪”,满足于维持现状,……乃至纵情于声色犬马,陶醉于歌舞升平,根本看不到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就在这种状态下不断滋长,日积月累,变小患为大患,一朝爆发,遂致不可收拾。

——姚有志、李元鹏、钟少异《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理性审视》

(3)以古鉴今是史学的重要功能之一。请你根据这两段材料以简练的语言为我国执政党提两点执政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