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洋务运动破产

 

C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废墟”是圆明园的遗址,结合课本所学,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洗劫了园内珍宝,为掩人耳目,放火焚毁了圆明园,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化为灰烬。是西方侵略者对中国所犯下的罪行的见证。C项符合题意;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缴获的鸦片,与京郊圆明园废墟无关。A项不合题意;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是在江浙地区,与京郊圆明园废墟无关。B项不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近代史上最早向世界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决心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义和团反帝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

 

查看答案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 派鉴真东渡日本    B. 派郑成功驱逐荷夷

C. 派张骞通西域    D. 派郑和出使西洋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人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学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

 

战役

时间

战斗

次数

毙伤日、

伪军数

破坏

交通线

拔掉

据点

3个半月

1800次

2.5万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材料四

材料五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问题一: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怎样的态度?带来了怎样的恶果?问题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随后发生的哪一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促进了合作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问题三:据材料三,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谁?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什么?除此战役外,共产党在敌后战场还打了哪些战役?

问题四:据材料四,图片显示的战役是什么战役?总指挥是谁?除此战役外,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还打了哪些战役?

问题五: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定在12月13日?

问题六: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二: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李鸿章等人面对中国“千年变局和强敌”做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该自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举一具体史实来证明该运动的最终结局。

问题二:材料二中“一种社会共识”是什么思想?为此,资产阶级维新派展开了哪些活动?(至少2例,2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问题五:综上所述,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四: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问题二:图二中俄国共侵占我国多少领土?主要是在哪一历史时期侵占的?

问题三:材料三反映了该不平等条约中的哪一项具体内容?通过该不平等条约,日本侵占了我国哪一块领土长达50年之久?

问题四: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结束后签订条约的情景?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试通过一具体内容来说明。

问题五:请给上述材料拟一个主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