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生问题,简单讲就是有关国民生存、发展和福利问题。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国家长治久...

民生问题,简单讲就是有关国民生存、发展和福利问题。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础。请回答:

(1)孙中山为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什么主张?在重庆谈判中,共产党提出和平建国的方针,请结合史实,分别从经济和民生的角度分析,共产党为什么提出这个方针?

(2)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哪一行业?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1980 年,国家首先在哪两个省设立经济特区?

(3)德国是欧洲受1929年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经济萧条、民生困苦。它为了摆脱危机,打破什么体系的束缚? 最终走上了一条什么道路? “二战”后,西欧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中与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条?

(4) 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就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提一点合理化建议。

 

(1) 平均地权; 避免内战,建立一个统一国家,为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的环境; 和平建国,让人们不在战争中煎熬,利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善人民生活等(有理即可) (2) 重工业; 广东和福建。 (3) 凡尔赛体系;法西斯道路; 政府不同程度地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 (4) 深化改革,发展经济: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民,造福于民。(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2)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3)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1-6月的巴黎和会是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形成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因此,为了摆脱危机,德国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法西斯道路。“二战”后,西欧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政府不同程度地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是西欧经济发展的自身有利条件。 (4)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发展中国的经济;同时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基础设施服务于民,造福于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的不断变革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经议会批准....皆为非法。”

    材料二: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6.2%

28.4%

40.6%

16.5%

8.4%

 

材料三: 二战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加上内外政策的调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代。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主导世界。日本也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1968 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了仅次于美国,前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材料四;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件?

(2)据材料二,回答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 目的是什么?

(3)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 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科技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材料四选自什么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这一科学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思想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对外交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前期,国家实力雄厚,財政收入是元代的2倍.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苏州、杭州丝织业很发达,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国内。福建、广东的造船业发达,建造的海船适合远洋航行...140-143 年,明成祖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 流和友好往来。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 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一一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进入近代以来,西方用大炮轰开中国紧闭的大门,在坚船利炮的威逼下,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开始了同西方列强不平等交往的历史。

材料四: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一一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指定管束稽查”的机构名称叫什么?

(3) 近代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签订给中国带着来怎样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从中获得怎样的认识?

 

查看答案

20 世纪初期,美国作家德莱塞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属于其代表作的是( )

A. 《战争与和平》    B. 《物种起源》

C. 《哈姆雷特》    D. 《美国的悲剧》

 

查看答案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对日宣战演说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影响是

A.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C.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 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查看答案

1908 年前后,欧美流行着一首诗:“富人成双而至,他们坐的是罗尔斯一罗伊斯(汽车),穷人乘坐的福特(汽车) 而至,他们笑个不停。”推动诗句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蒸汽机的改良    B. 世界大战的结束

C. 启蒙运动的发展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