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材料一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哪一事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二十八年浴血奋战中,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做出的努力。(列举两例即可)

材料二:遥想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人均GDP只有156美元,甚至不到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数的三分之一。从小岗村农民的“红手印”、深圳蛇口开放的“试验田”,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推向纵深。

——中国经济网《感知新时代改革开放最强音》

(2)材料二中“小岗村农民的‘红手印’”、“深圳蛇口开放的‘试验田’” 分别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中我们党做出怎样的尝试?

材料三: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里,中国发展成GDP总量世界第二的大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致辞表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崛起,核心在于经济崛起。经济崛起有它的政治基础,简而言之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3)依据材料三,概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1)①事件:五四爱国运动 ②举例:国共合作,进行北伐;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国共合作,领导抗日战争;领导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等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任答两项 即可) (2)①“红手印”:在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蛇口的“试验田”: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3)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产党做出的努力有: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领导抗日战争;领导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等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任答两项即可) (2)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0年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材料二中的“红手印”是指:在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基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厂,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深圳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的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夜崛起之城”。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因此材料二中蛇口的“试验田”是指: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3)根据材料三“……简而言之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可知,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之后形成了一条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百度百科》

(1)材料一中“陆上交通要道”是指哪一通道?该交通要道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二:至元元年(1264年),总制院设立。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唐太宗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之故,更名宣政院。

——《元史.百官志三》

(2)材料二中“唐太宗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推动了唐蕃之间哪一友好交往事件的发生?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宣政院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三:(兄弟二人割据叛乱,残酷压迫天山南北回部各族民众。)“兵饷、徭役繁兴,供给稍迟,家立破;及出亡(兵败逃亡),又尽其赀(同资,财物)以行,民脂殆竭。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

——《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15

(3) 面对材料三中出现的问题,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对天山南北地区的管辖?

 

查看答案

2017年11月22日第四届年度知识峰会在迪拜落幕,此次峰会重点探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未来,前三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使世界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改良蒸汽机的出现——“电气时代”的到来

B. 发电机、电动机问世——工业社会的开始

C.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铁路时代”的开启

D. 计算机网络技术诞生——信息社会的到来

 

查看答案

某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同学参考了《意识形态与冷战的起源》《北约与华约变化的前瞻》《从苏东剧变到多极化趋势》等文献。据此判断,这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A. 全球化迅速发展

B. 亚非拉国家的振兴

C.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A. 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 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D. 充分利用市场调节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世界近代史上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一战后各大国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不包括(   )

A. 签订《凡尔赛和约》    B. 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C. 签署《九国公约》    D. 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