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D 【解析】试题分析: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规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小项的内容都是此会议的内容,因此都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的伟大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  )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宋朝时期的重要特点一是政权并立,二是民族间融合发展,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政权并立】

材料一:如下图中是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地图。

(1)上图中由于年代久远,图中A、B两处政权名称已模糊不清,请你写下来。

(2)如果让你绘制 地图20年以后的政权示意图,东部三个政权的名称会有什么变化?

【碰撞交融】

材料二:宋朝和辽、西夏、金经过多年的战争后,选择了议和,双方互通贸易,开始出现“人人安居”的局面。

——选自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3)和议对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重心前移】

(4)两宋时期,经济重心有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一局面主要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识读如下图,请回答:

(1)现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在元朝时由哪个行政区管辖?看看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管辖?

(2)元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置什么机构管辖?

(3)为加强对广阔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实行了什么制度?

(4)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5)元政府中央和西藏、台湾的关系与前代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1,图2)

材料二:(如下图3)

材料三:科举制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1)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当政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请分别写出其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或盛世局面。

(2)材料二中的隋朝大运河开凿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大运河的开通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唐朝时武则天为完善这一制度作出了什么贡献?宋代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发展,体现了宋代实行的哪一重大政策?

 

查看答案

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制度篇】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1)说出材料一、二两种制度分别是哪位皇帝时期创立的?创立这两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经济篇】

材料四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2)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三点即可)

【外交篇】

材料五

(3)根据材料五,说出A、B、C的内容。

(4)根据所学知识,简单介绍宋朝时期海外贸易的情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