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项目、国家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读图,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经济特区发挥怎样的作用?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1)措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果: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以及三年自然灾害.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的窗口,引进侨资外资,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成立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因为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导致经济建设中出现失误,但是党能及时改进自身的失误,实事求是的制定政策,找到了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表所给信息,中国的钢和电的产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及题干中“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编制和实施了1953年---1957年的第一个一五计划;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2)依据材料所给信息:1957—1962 年粮食人均产量很低,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1958年盲目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给我国的工农业带来极大危害。 (3)依据材料三1978-201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支配收入不断大幅度增加,反映了我国在这一历史阶段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由题干“1978年”“1992年”两个时间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4)依据课本所学,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国家给予优惠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引进侨资外资,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依据材料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本题可以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角度,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角度回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成立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因为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导致经济建设中出现失误,但是党能及时改进自身的失误,实事求是的制定政策,找到了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3)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感悟历史】

(6)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 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查看答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

A. 阶级斗争上    B. 经济建设上来

C.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上    D. 平反冤假错案上

 

查看答案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以下对南方谈话的正确认识有

①强调特区姓“社”不姓“资”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一位工人兴奋的说“今天厂里开会了,以后不吃大锅饭了。只要大家努力干,厂子干好了,大家的收入就多了。以后再也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了”这说明当时我国开始进行(  )

A.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国有企业改革    D. 对外开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