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6年1月社论《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再次引起各方关注。实...

2016年1月社论《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再次引起各方关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既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显民族独立】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固国家政权】

材料二: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寻探索之路】

材料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作为改革的法律保障?

(3)材料三中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从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出现了哪两次严重失误?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认识。

 

(1)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意义: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垄断政权的历史,人民大众成为国家主人.它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还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直接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封建土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制定要立足本国实际情况;要调动人民积极性;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垄断政权的历史,人民大众成为国家主人。它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还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直接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指封建土地制度;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所有的土地所有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的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从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走上了“左倾”错误,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两次严重的失误,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给我们的启示是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制定要立足本国实际情况;要调动人民积极性;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项目、国家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读图,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经济特区发挥怎样的作用?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3)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感悟历史】

(6)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 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查看答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

A. 阶级斗争上    B. 经济建设上来

C.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上    D. 平反冤假错案上

 

查看答案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以下对南方谈话的正确认识有

①强调特区姓“社”不姓“资”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