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阅读下...

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时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新华网北京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标志着“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哪一事件?

(2)材料一中“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指的是什么?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中所述“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起点指哪一历史事件?

(4)材料二中所述的“中国道路”被称为什么?最早提出走这条道路是党的哪次会议?

(5)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如何实现“中国梦”的认识。

 

(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加了农民生产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鸦片战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二大。 (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综合国力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可知,标志“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指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既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根据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和所学知识可知,“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年秋天,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产六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1980年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现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积极作用是增加了农民生产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由此可知,“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起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70多年前是指鸦片战争。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道路”被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综合国力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1月社论《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再次引起各方关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既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显民族独立】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固国家政权】

材料二: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寻探索之路】

材料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作为改革的法律保障?

(3)材料三中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从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出现了哪两次严重失误?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认识。

 

查看答案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项目、国家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读图,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经济特区发挥怎样的作用?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3)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感悟历史】

(6)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 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查看答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

A. 阶级斗争上    B. 经济建设上来

C.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上    D. 平反冤假错案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