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熟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熟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1)概括材料一中“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方式上的不同。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疑虑,称其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你如何评价?

 

(1)西方: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一带一路构想:加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享机遇。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发动冷战,遏制社会主义的措施,其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但也借此在政治经济上控制了西欧。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其目的是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平等的合作关系。因此,“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错误认识。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可以概括出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的方式是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根据“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可以概括出中国一带一路构想是加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享机遇。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发动冷战,遏制社会主义的措施,其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但也借此在政治经济上控制了西欧。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其目的是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平等的合作关系。因此,“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错误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究问题。

材料一英国到1800年时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其余地区合在一起生产的还多。更明确地说,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同样,英国的铁产量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00年的13万吨进而一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铁已丰富和便宜到足以用于一般的建设,因而,人类不仅进入了蒸汽时代,也跨入了钢铁时代。

——百度百科

材料二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缩短为7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只需3-5年。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漕来。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政治前提和理论基础各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对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行评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材料一:如下表: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一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外交大事

1917年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

1918年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1919年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权益的要求遭拒绝

 

 

材料二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三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初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加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读图,同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区别包括

①形成的原因不同

②解决的途径不同

③性质不同

③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⑧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在一次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下列世界名人及其成就关联正确的是哪项?”选手正确的回答应该是

①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②梵高——《向日葵》

③欧仁·鲍狄埃——《英雄交响曲》

④郭沫若——《屈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