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开放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1990年初,邓小平说:“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下列邓小平的著名论断中,最能体现材料三思想的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B.“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C.“摸着石头过河”D.“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4)请写出两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后来哪一开发区的设立弥补了材料三中邓小平的遗憾?

 

由改革在前、开放在后到交互进行、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 (3)D。 (4)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上海浦东开发区。 【解析】(1)根据材料一“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关系经历的发展历程:由改革在前、开放在后到交互进行、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 (3)根据材料三“1990年初,邓小平说:“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体现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快;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因此最能体现材料思想的是选项D。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浦东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弥补了邓小平的遗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指的是在农村推行的什么改革制度?

(2)根据材料指出在实行这一制度后,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首先保证的是哪一方面的利益?

(3)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所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

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请回答: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何时(年月)召开的?

(2)材料中所说“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你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一内容体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3)怎样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___________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邓小平在___________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又在___________阐释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