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四川有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

材料三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

1980年粮食产量

1981年粮食产量

1982年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07亿千克

7.15亿千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项运动?该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这首歌谣出现在什么运动中?该运动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材料三中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什么改革?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1)土地改革运动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大跃进运动 浮夸风和全民大办钢铁。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改革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等。 (言之有理可给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信息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底,我国开展了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的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以后,我国走上了左倾的错误道路,典型的就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其中共产风,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是此时的典型标志,“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的内容描述的就是浮夸风,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3)根据材料三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在农村实行改革,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才有了材料三中情况的出现。 (4)综合以上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以后,我国政府中暑农民的生活,对农村土地政策进行了多次的调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由此可知,改革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1)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城市:A、深圳            B、上海

(2)1999年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C、澳门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1)《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地点:A、板门店

(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跨过的大江:B、鸭绿江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1982年9月,中英双方领导人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举行会谈。中国提出1997年一定要收回香港主权。英方不愿放弃英国在香港的既得权益,因而以保持香港目前的民主和繁荣为借口,为难中国。于是,中国便提出以“一国两制”方针来解决香港问题,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港澳台等地可以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至少50年不变。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 英国不愿放弃香港的根本原因是维护香港的民主和繁荣。

(3) 中国在收回香港主权问题上意志坚决。

(4) 香港在回归祖国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查看答案

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依次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 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 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查看答案

“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A.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 时间观念的增强

C. 通讯手段的进步

D. 消费观念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