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根据下列三张图片,回答问题 (1)图1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参加哪次国际会议?他在这次...

根据下列三张图片,回答问题

(1)图1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参加哪次国际会议?他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观点,从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哪一外交成就让图2中的乔冠华开怀大笑?中国取得这一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图3中“历史性的”握手所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对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综合国力的提高。 (3)尼克松访华(1分)。结束了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解析】(1)根据图1 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参加了万隆会议,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功绩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之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通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2)根据图2 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 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让图2中的乔冠华开怀大笑描述的就是这一事件,中国取得这一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根据图3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与中国总理周恩来友好握手,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长达二十多年的对峙局面结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四川有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

材料三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

1980年粮食产量

1981年粮食产量

1982年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07亿千克

7.15亿千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项运动?该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这首歌谣出现在什么运动中?该运动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材料三中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什么改革?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1)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城市:A、深圳            B、上海

(2)1999年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C、澳门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1)《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地点:A、板门店

(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跨过的大江:B、鸭绿江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1982年9月,中英双方领导人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举行会谈。中国提出1997年一定要收回香港主权。英方不愿放弃英国在香港的既得权益,因而以保持香港目前的民主和繁荣为借口,为难中国。于是,中国便提出以“一国两制”方针来解决香港问题,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港澳台等地可以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至少50年不变。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 英国不愿放弃香港的根本原因是维护香港的民主和繁荣。

(3) 中国在收回香港主权问题上意志坚决。

(4) 香港在回归祖国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查看答案

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依次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 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 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