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

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的意思)有侯王”。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企图谋反。                          

——引自七上教材

材料三:(魏主)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基于这种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材料三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改革?材料涉及的是其中哪一项内容?

 

(1)分封制;郡县制 (2)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推恩令 (3)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或答课本原文) 【解析】(1)根据材料一“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可知,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分出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可知,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王国问题,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魏主)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魏孝文帝时期进行的改革,推动了民族的融合。材料内容涉及的是学习汉语,说汉语的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材料四: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请写出这个水利工程的名字。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变法的内容?其中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是什么?

(3)材料三中谈到了一条重要的“商路”,哪位历史人物为这条商路的开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条商路的开通在中外交往方面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在东晋南朝时期出现了什么重要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材料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以上两则材料出自哪部典籍?与之相关的伟大人物是谁?

(2)作为思想家,这位伟人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位伟人的核心思想。

(3)这位伟人创立的学说最早在哪一朝代被发扬光大?主要有什么措施?

(4)作为教育家,这位伟人的教育思想两千多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材料二中有什么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查看答案

祖冲之有多方面的科技才能,为了纪念他对世界科学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祖冲之山”。下列属于他的科技成果的是( )

A. 开凿了云冈石窟

B. 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C. 编写了优秀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D.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查看答案

东晋建立后,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以下描述与之相符的是( )

A.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B.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 严刑苛法,横征暴政    D.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八王之乱发生在(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汉初    C. 西晋初年    D. 南北朝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