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

“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  )

A. 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 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C. 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D. 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从谏、兼听纳下”,我们可以判断出唐太宗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A所述与商鞅变法有关,C所述与纳谏无关,D所述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所以答案是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隋唐大运河到元代大运河的路线变化说明(见下图)(  )

A. 西部地区日渐落后    B. 北方地区不断衰落

C. 经济重心逐步东移南移    D. 东部南部成为政治中心

 

查看答案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

A. 洛阳、涿郡    B. 洛阳、大都    C. 余杭、洛阳    D. 余杭、涿郡

 

查看答案

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  )

A. 秦朝、唐朝    B. 唐朝、唐朝    C. 隋朝、隋朝    D. 隋朝、唐朝

 

查看答案

人物与事件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学习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某学生的学习笔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历史学家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他这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司马迁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秦始皇的乱政在思想上有何具体体现?

(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的意思)有侯王”。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企图谋反。                          

——引自七上教材

材料三:(魏主)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基于这种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材料三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改革?材料涉及的是其中哪一项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